真主创造你们,然后使你们死亡。你们中有人复返于一生中最恶劣的阶段,以致他在有知识之后又变得一无所知。真主确是全知的,确是全能的。
这里提醒:既然真主造化了我们,然后就必然会使我们死亡。所以行苏菲之人不要忘记死亡:“活到早上,感谢真主使我活到早上,但不知今天晚上我是否还活着;活到晚上,感谢真主让我活到了晚上,不知明天早上我是否还活着。”若抱着这样的心态,就得到了提拔,心态也就变好了,耐夫斯和自性也就减少了,脾气不再暴躁,不再做违背教门的事情,而是在心中思考:“功修没有完成,不能明天再做,我可能活不到明天,今天就把今天的功修完成;亏损了别人、差欠了别人,不能以后再还,要是明天我归主了,就不能偿还了,所以今天就把亏损、差欠别人的进行赔偿。”当别人亏伤了自己,要发怒、报复的时候,又想:“也许明天我就归主了,我何必生他的气。”这样就能提高涵养,对别人更加宽容,自己的心境就开阔了。很多事情只要记想到死亡,就能促使人抓紧行善。
经上有一个小故事:有一个非穆斯林,他嘱咐自己的儿子:“我死了之后,把我的坟安置在路边上。”他的儿子照办了,过了几天以后,来了个干罪的穆斯林,他从那条路上走过时一看:“哎呀!怎么出现了一个新坟?”这时他的内心突然震惊了,他参悟到:“人生在世,最后都是一死,哪处黄土不埋人呢?我赶快悔改,别再作恶干罪了,要赶快行善,赶快行教门。”凭着这一点,真主使这个人变成了敬畏的人,变成了功修上紧的人。真主也以此让这个非穆斯林亡人也得到了一些缓刑。这个故事提醒:只要记想死亡,品级就会提高,涵养、宽容都会惕励上紧。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在劝化上,只要有一个死亡就够了。”所以要用死亡来提醒自己,同时也提醒别人。
人生在世,岁数一天天增长,时间在年复一年的流逝,永不停止。所以说:寿岁是一匹布,主麻是一杆尺,每个星期都从你的寿岁上量取了一尺,迟早有一天,布会被量完,寿岁将要耗尽,死亡必定到来。死亡在前定上是一个定期,时间是不能停留的,所以人不能够挡回死亡,而且在所有的已经过去的事情上也无法返回。当人的年龄到了最后的阶段,就成了一个下降的状态,甚至站起来都需要人扶。有些人拥有的知识很高,到老却可能落到一无所知的程度,一些老年人曾经是学者、知识分子、科学家等等,但是中风之后,智力状态不如一个小孩。的确真主是全知的,是全能的。老迈的结果是让他返老还童,他的知识得到以后必定还会失去。所以当你拥有知识,就赶快把知识用在该用的地方上,把它传授给别人。所有的天课都有一个比例,而知识的天课是百分之百!如果一个人的知识不传给另外一个人,他在知识的天课上就没有清算干净,真主将以差欠天课的罪刑来惩罚他们。所以提醒:知识不能保留,一定要把它传播给别人。一个人变成了疯子、痴呆,这其实是一种欠损的表现,当他欠损了,真主一定是对他进行全面的试验。而一个全品的外哩,无论他的年龄多高,他的精神都不会亏损,面容不起皱纹,面部不会苍白而依旧满面红光,这样他避免了痴呆的欠损。凡是年老了的,不痴呆、不病损、知识不减少而且在劝化上更加有精神、教门越发上紧的人,他已经达到了外哩的品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