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0106|回复: 3

《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 之十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9 17: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对伊玛目茅路德的<拂拭心灵之尘埃>的翻译与注解》 之十四
     哈姆栽·优素福/著
     马玉涛/译



追名逐利
诗文大意:
108.追名逐利就是一个人将自己已经完全做好、不留瑕疵的善行告诉他人。
109.这样做的目的是内心的一种沽名钓誉。善行将因此而被勾销,若是真诚忏悔,则善行的价值能得挽回。
110.同样,一开始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做了善行,在学者跟前,这同样也是追名逐利。
111.贪婪就像拦路抢劫的大盗“席渣滓”一样,把朝向真主的这些追名逐利的信士的善行全都抢走。
112-113.贪婪就是一切心灵疾病的根源,这些疾病比如背谈、外女人、礼拜时心里挂念它事、媚俗地夸赞别人等。事实上,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因贪婪而伪善。
114. “如果你能问欲望自身的职业是什么,它一定会回答:‘赢得羞辱!’而如果问到它的父亲(即根源),它定会回答
115.“对真主配给给人们的给养的怀疑。”或者再问到关于它的目标,它会说,“夺走人们所渴望的事物。”
116.贪婪就是企图得到来自被造物的利益。但若一个人认识到被造物的无能——既不能利己,也无法利人——那么贪婪之心就会消失。

诗文试译:
善行既已全美行,缘何再去逐名利
沽名必把善行毁,忏悔方补其价值
为名而做善行者,名利之奴悲哉兮
贪婪仿若拦路贼,强夺善行无踪迹
贪婪心病之根源,背谈媚俗真卑鄙
礼拜尚惦今世事,伪善之君终企及
若问欲望何所司,蒙羞本为其天职
若问根源给养疑,目的夺人之珍视
若识被造之无能,贪婪之欲当可熄

讨论

“善行既已全美行,缘何再去逐名利
沽名必把善行毁,忏悔方补其价值
为名而做善行者,名利之奴悲哉兮”

追名逐利(السمعة)是一种与炫耀矜夸(الرياء)很相近的心灵疾病。即渴望他所做的善行得到人们的提及与称赞,是一种名望方面的沽名钓誉。比如,想让别人知道他施舍了很多钱。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凡求名誉的,复生日,真主必定会将其行为昭示人们。”(1)真主想要使谁卑贱,任何人都不能提升他的地位。“……你要使谁卑贱,就使谁卑贱;福利只由你掌握;你对于万事,确是万能的。”(3:26)。

伊玛目茅路德说,当一个人在完成了为真主所做的善行之后又将它告知于人他,那么他为真主所做的善行就被勾销了,只有悔改才能使这件善行的价值再次恢复。伊本•阿卜杜•赛俩目(2)则强调,若是为了鼓励别人行善,那么宣扬自己的善行并不会有损于善行。但哪怕是为了这一目的,我们也必须小心谨慎。伊玛目罕百里所说的一句名言:“谁向他人宣扬自己所做的善行以求名望,复生日,真主必定要向人们昭示他的恶行。”

“贪婪仿若拦路贼,强夺善行无踪迹
贪婪心病之根源,背谈媚俗真卑鄙
礼拜尚惦今世事,伪善之君终企及”

在这里,伊玛目茅路德提到了一个来自白尼•达白部落、臭名昭著的强盗席渣滓(شظاظ,Shiẓaẓ)——阿拉伯人把这个臭名远扬的人当作习语,专门指代拦路抢劫的人——伊玛目用它来比喻追名逐利的行为,隐喻性地指出了追名逐利就像拦路抢劫的席渣滓一样,它把为获得真主的喜悦而做的善行全部都抢掠殆尽,一丝不剩。


贤人艾布·阿拔斯·穆尔西说,他曾在市场上看到一个正直清廉的学者,这个学者他认识,素以学识渊博和品性佳美而著称,同时还是一个商人。穆尔西心想,如果他去找这个学者买东西,他就可以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购买他的货物。因为那个商人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人,他知道穆尔西也是一个虔诚苦修、学识渊博的人。但这时,穆尔西突然听到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诫他:“你当让你的信仰保持健全无染,不要贪图从被造物身上所获的蝇头小利。”

沽名钓誉和追名逐利的根本原因在于贪婪。根据艾哈麦德•扎鲁克的观点,这种贪婪产生的根源在于疏忽(الغفلة,ghafla):一个人疏忽于一切福分都来源于真主这一信条,一切事情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除非真主允许,才会到达人们的身上。这种程度的疏忽并非一时的忘记,人们可能因此而沉溺于从他人那里去寻求一切,最终他们就完全疏忽了真主的万能以及一切都属于真主。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一个人的心就已经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各种心灵疾病的阴影之下。

真主在《古兰经》中警告我们不要疏忽——而对这些警告的忽视正是疏忽的极点——“如果真主使你遭受灾难,那么,除他外绝无能解除的。如果他使你享受福利,(那么,任何人不能干涉他,)因为他对于万事是全能的”(6:17)。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须知!整个稳麦若一致助你一臂之力,也不会对你有何裨益,唯有安拉早已规定的;整个稳麦若一致要加害于你,也不会对你有什么损害,唯有安拉早已规定的。”(3)

当我们讨论真主的大能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些对他人心怀怨恨、想要伤害他人的人,这些人对其所怀恨之人所做的歹杜阿的问题。对于这类人可能造成的灾难,我们有一种更为现实的关注点:我们必须要知道,当一个人走在真主的正道上——即严格遵守祂的命令、回避祂所禁止的事情、多做可嘉的善行、经常念诵赞词、多礼副功拜、慷慨的施舍等——那么心怀恨意之人的歹杜阿是不会落在这样的人之上的。然而,一个人若欺压他人、剥夺人们的权利,那么他必定会畏惧这种歹杜阿。因为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你们当畏惧受压迫之人的杜阿。”(4)一个人若对不义之人做歹杜阿,那么歹杜阿就会落到不义的一方。真主也从未命令人们去做不利于他人的杜阿,除非他受到压迫、已经无从反抗,只能做杜阿的时候了。

真主说:“除不义者外,你们绝不要侵犯任何人。”(2:193)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杜阿是信士的武器,是来自真主的福佑。”(5)很多时候,当人们面对错误的行为和压迫之无法反抗,这时他们仅有的能力就是做杜阿。但若说“这就是他们所有的能力”又是不符合的,因为除了真主,没有谁真正拥有任何力量或方法。真诚的杜阿有很大的能量,因为真诚祈求真主的人,真主必定应允他的祈祷。一个人受到压迫时,根据健全的圣训,哪怕是不信仰真主的人的祈求也会被应答。

艾哈麦德•扎鲁克认为,疏忽是对真主每时每刻都在维持和供给万物所需的一切的忽视。比如,当一个人病愈之后可能会说,“这药真神奇啊!它救了我的命”。这是对真理的一种忽视,因为真主的一个属性就是使人康复的。但这并不是说人们不应该吃药,相反,人们应该知道是真主在我们的身体里设置了可以救治的机制,这个世界的一切从没有哪一刻能缺失真主,一切都时刻依赖着真主。每种化学物质的性质都是服从真主的命令的,真主命令它们,它们才起效。而疏忽一切的人忘记了真主掌管着天地万物,祂是宇宙的掌管者和维护者——无论是我们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一个真正的信士,当他病愈之后,他会说:“一切赞颂全归使人康复的真主!”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的差异,正是一个人是清醒的还是疏忽的这两者间的巨大差别。

伊玛目茅路德认为贪婪是许多罪恶,比如背谈等疾病最根本的病源。背谈之人之所以背谈就是为了获得某种可见的好处。例如,他希望向别人灌输他所背谈的人的一些缺点,使人们歧视那个人。贪婪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甚至在人们虔心向主礼拜时它都能侵入一个人的大脑。除此而外,它还会使人们为了从某些人身上获得一些好处而违心地夸耀。例如,绝大多数销售人员为了推销他们的产品,几乎会说任何话(如谎言、自夸等)。因此,正如圣训所说,“复生日,诚实的商人将与烈士一同复活”。(6)因为诚实的商人不会为了今世的利益而出卖他的道德和伦理。如果他盈利了,他知道这全都来自于真主。

有趣的是,在很多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穆斯林世界,古代的市场都是把贩卖同类商品的商铺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的。但在美国,你若是在一家销售某种产品的公司附近开设另一家企业销售同种产品,那么你会被认为是极其愚蠢的。而在大马士革,人人都知道服装市场在哪里:几十家商铺连在一起,都出售几乎相同材料和款式的衣服——不仅商铺是在一起的,甚至礼拜时间到了,这些商人们也聚在一起礼拜,他们还经常参加同一个信仰学习圈子,他们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的谢赫给他们授课,他们互相之间就是最好的朋友。以前,当一个人挣了足够支撑他家人一天所用的利润后,他就会关门回家,这样,其他商人也能得到属于他们的给养。这些都不是虚构的,也不是空想世界(乌托邦),它确确实实出现过。没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是很难相信这个星球上竟然还有这样一群人的。

这样的事情,甚至直到今天还存在着,虽然已经不像传统时期那样了,已经式微了。他们现在已经老去,而他们的孩子们还没有理解这种商业模式的奥妙。如今的商业文化推崇的是弱肉强食、残酷竞争的战略,按照这种观点,商业项目仅仅做好是不够的,需要最好;它怂恿人们去打压甚至摧毁竞争对手。这便是贪婪膨胀之后导致的令人难以忍受的后果。整个社会都会因此受到精神的伤害;因为商业文化从来没有被掌控在商人们之中,而是在狭隘的国家和民族主义的血管中涌动。伊玛目茅路德说,因此,我们需要净化自己,净化自己免受这些丑恶的恶德的玷污。然而,糟糕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观颠倒的时代。

《古兰经》警告说,易卜劣厮将会粉饰今世的事物,这样我们就看不到这些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样的,连贪婪在今天也被人们粉饰了:它本应背负骂名,然而却被包装成了一种成功的商业策略。尽管这一术语的褒贬含义发生了变化,但它的本质却被无耻地发扬开来。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竞争是世界各个稳麦的疾病。”(7)这种“我们要与他们竞争”的斗争主义哲学的传播,它的危害绝不会仅仅波及某些人——不论是发起者的“我们”还是被迫应战的“他们”,所有人都将吞下这一苦果。根据这种斗争主义哲学,在他们眼里,任何一个“非我”都是异者“他们”。最终,这种不必要的竞争逐渐会演变成敌视和仇恨。这就是这种疾病的严重和险恶之处。除此而外,贪婪还会让人产生想要更多的不满足感,而这就导致了一种永不满足的文化氛围和永无休止的敌视。

古希腊学者曾对各种欲望进行了区分。他们有一个叫做“厄洛斯(eros,性欲、愿望)”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指对某种东西从不满足的渴望——想要越来越多。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倘若人类拥有一山谷的金子,他一定会奢望获得更多的金钱,只有土才能填满人类的贪婪。”(8)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还说过,“两种人永远不会满足:寻求知识的人和寻求今世的人。”(9)这种渴望若不是为了真主和真主的宗教,那就只能是为了尘世。

“若问欲望何所司,蒙羞本为其天职
若问根源给养疑,目的夺人之珍视
若识被造之无能,贪婪之欲当可熄”

接下来这一行诗中,伊玛目茅路德将欲望拟人化,他说,“如果你能问欲望自身的职业是什么,它一定会回答:‘赢得羞辱!’而如果问到它的父亲(根源),它则会回答:‘对真主分配给人们的给养的怀疑’。”——即怀疑真主没能公正地把财富分配给人们。

一个人所获得的给养被称为“利滋给(الرزق,provision)”。真主的属性当中很少用两个非常相似的派生词——然而对于给养而言,真主是“拉齐格(الرازق,the Provider)”和“冉扎格(الرزّاق,the Provider)”,这两个名字都指的是真主是供养万物的。而我们这些被造物被称为“麦尔组格(المرزوق,the beneficiary of Allah’s provision,受真主给养的人)”。一些学者主张:给养指的是一个人能从中获得利益的任何东西;另一些学者则主张:它指的是一个人拥有的所有物质财富。当然,受侧重的观点是第一种观点,因为崇高的真主说:“大地上的动物,没有一个不是由真主担负其给养的。”(11:6)

真主给人们分配两类给养:内在的(الباطن,inner)和外在的(الظاهر,outer)。外在的给养包括衣食住行等等。内在的给养包括知识、良好的品德、满足感及类似的品质。甚至一个人生活中接触的人(如:朋友、老师、配偶、家庭等等)也被认为是一种来自真主的给养。

除了这些给养之外,真主还给人们设置了一种常道(السبب,赛拜布,即因果关系),使人们可以借由真主的常道来寻求给养。很可能,一个人所做的一顿饭却是为另一个人准备的给养,因为后者被前者邀请去赴宴。所以,一个人永远不会因为招待客人而失去任何给养,因为这是真主为客人所分配的给养。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应混淆财富本身和获得财富的方法。当一个人认定他的财富被另一个人掌握在手中时,滋生疾病的温床就产生了——例如贪图别人拥有的东西,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得到它,一旦得不到,他就变得暴跳如雷。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天使哲卜利勒向他显现并对他说:“凡有血气的,必不死亡,除非他用尽了分配给他的给养,故你们当敬畏安拉,你们当纯洁你们求取给养的方式!”(10)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坚信真主,向祂寻求庇佑,我们绝不能因为害怕没有足够的给养,我们就去干非法的营生。

注释:
(1)《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6499、7125,《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第2986段。
(2)恩兹•本•阿卜杜•赛俩目,全名:(أبو محمد عز الدين عبد العزيز بن عبد السلام بن أبي القاسم بن حسن السلمي الشافعي),伊历577-660(公元1181-1262),沙菲仪派著名教法学家、法理学家、大法官、穆夫提,其著作涉及法学、法理学、经注学、语言学、认主学、苏菲行知等领域。
(3)《提尔密济圣训集》第2516、3570段。
(4)《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496、3059、4347段,《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第19段。
(5)《艾布•叶阿俩穆斯奈德圣训集》第439、1812段,哈克木的《对两圣训实录遗漏健全圣训的补遗》第1812段。
(6)《伊本•马哲圣训集》第2139段。

(7)哈克木的《对两圣训实录遗漏健全圣训的补遗》第7311段。
(8)《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6436-6439段,《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第1049段。
(9)《达拉密圣训集》第344段,泰伯拉尼《圣训大辞典》第10388段,《席哈布•古达仪穆斯奈德圣训集》第322段。
(10)白扎尔的《白扎尔穆斯奈德圣训集》第2914段,《席哈布•古达仪穆斯奈德圣训集》第1151段,拜厄维的《圣训注解》第4112段。
发表于 2020-4-29 18: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解的非常的细致。
发表于 2020-4-29 22: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行既已全美行,缘何再去逐名利
发表于 2020-4-29 22: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善行教本该不求回报默默无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4: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