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8111|回复: 2

《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 之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9 17: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对伊玛目茅路德的<拂拭心灵之尘埃>的翻译与注解》 之十三
     哈姆栽·优素福/著
     马玉涛/译


抱怨前定
诗文大意:
106当人们不满意真主前定人们所发生的事情时,就是对前定的抱怨。
107例如,如此抱怨:“(命运不公!)我不应该遭受这样的对待!”或者“我到底做了什么,竟要遭受这般折磨?!”

诗文试译:
抱怨前定悲乎哉,自身遭遇多怨艾
自怨无过何遭劫,何罪竟致折磨斯

讨论
接下来,伊玛目茅路德谈到了“抱怨前定(سخط القدر)”——一个应该听起来很熟悉的话题。我们可能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这样抱怨 “我不该受到这样的对待!”或者“为什么是我(遭遇这一灾难)?”等等。许多人常常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事情而怨天尤人。这种对待今世考验的态度源于他们内心对真主全能性的否定以及他们对只有真主掌管一切这一信条的否定。

确实,有时候,我们无法选择将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对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考验的回应态度。真主的意志就是真主的这一命令 “有!然后它就有了”——正如这节在《古兰经》中重复多次的经文所描述的那样。伊玛目艾布•哈桑说,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有这样一种会吞噬善行的秉性——即对真主前定的不满和抱怨。

时刻敬畏真主的人,当被问及他们的主给了他们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真主所给的一切都是好的。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今世是考验人们、净化心灵的短暂的试炼场。正因为有了这种超脱的领悟,他们才能够忍受痛苦和考验。对于物质化的俗人而言,他们的眼中只有今世,而这种理解也使他们自身陷入了盲区之中,他们无法察觉真主创世的奇迹性和无处不在的迹象。

根据伊斯兰,人类只有四种可能性的生存状态。一个人要么受到来自真主的福分(النعمة),要么受到来自真主的考验(البلاء);或者一个人要么处于顺服真主(الطاعة)的状态,要么处于违抗真主(المعصية)的状态。其中,每一个状态都相应地对应着一种适宜的回应态度。


    当真主恩赐一个人恩典时,他应该做出的反应就是全心全意地感恩真主(الشكر)。根据沙利亚法,首先,这种感恩主要靠我们完成主命义务来表达,除此而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做一些圣行、可嘉之事来表达我们的感恩。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的觉醒,是对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来源于主的承认。滥用自己的物质资产(即:不顾有需求的人的需求而囤积财产或将财产用于非法之事)是一种公然的忘恩负义。而面对考验的正确态度则是坚忍、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与决心。这就是当人类接受考验时真主所喜悦的态度——优雅的坚忍,这种优雅的忍耐正如先知叶尔孤白(愿主赐予他平安)在他“失去”心爱的儿子优素福(愿主赐予他平安)和知悉其他孩子的阴谋诡计之后的忍耐(12:18)一样,也如先知安优布(愿主赐予他平安)在受难期间的忍耐一样。

至于顺服,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顺服是真主赐予我们的护佑。如果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开始认为他比其他人更好——哪怕这里的“其他人”是那些不顺服的人——他就会产生傲慢之情。傲慢会危害一个人对真主的顺服,事实上,它更会威胁一个人的宗教信仰,使他产生一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信念。

伊玛目伊本·阿塔印拉说:“(在真主跟前,)一件能使人卑微和贫穷(有求于主)的错误比一次招致傲慢与自大的顺服要好!”(1)这其中蕴含着错误行为中的机密与哲理。《圣经新约》中讲述了原本正直的法利赛人的傲慢和谦卑的税吏的懊悔。


    先知尔萨(愿主赐予他平安)说:“那些傲慢自大的人将受屈辱,那些使自己谦卑恭顺的人将被尊敬。”(2)伊玛目艾哈麦德·扎鲁克说,顺服中的善是蕴于其本质之中,顺服中的恶是其(偏离后)导致的恶果。他的意思并不是说顺服中有恶,不顺服中有善;相反,他指出了如果顺服偏离正道,最终导致内心的爱慕虚荣、自诩纯洁和自诩谦卑,这样会极其危险。而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深陷错误行为的阴影之中、被羞耻感所压倒时,这反而能激发他迅速去忏悔、去改过自新。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他害怕他的稳麦陷入妄自尊大、自诩正义的虚名之中。

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曾经说过:“谁中有芥子般重的自大,就进不了天堂”(3)——这一观点同样也存在于基督教之中。真主对顺服的人的要求就是他们承认他们的顺服是真主赐给他们的礼物。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不要挑剔别人的缺点。你们从他人身上发现的缺陷,真主可能会消除它而转到你们身上。”(4)作为一个信仰者,以嘲笑的目光去看待那些正在经受考验的人或者对那些还在等待接受引导的人露出鄙夷、漠视的目光,这样的行为真不应该!面对这些受考验的人,我们应采取的最好的态度就是以同情怜悯之心去对待他们,同时我们还应内心知感真主。

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见到人们正在遭受严峻的考验,就向真主祈祷说:“一切赞颂全归真主,祂使我免于受他们所受的这些严峻考验,祂确已从祂的创造物中拣选了我。”(5)当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看到人们陷入困境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去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人,然后感激自己所处的幸福。同情、怜悯那些受考验者,感恩真主拣选了他,这就是先知(愿主赐福于他)见到人们身处困境时的态度。

当人们违抗了真主时,正确的态度是向真主忏悔,寻求真主的宽恕、赦免和怜悯,对以往所做的错事感到懊悔,并下定决心不再重蹈违抗真主的覆辙。

人们所遇到的任何事情都不外乎在这四类之中,而其中每一种都有其相应的应对态度。当面对这些情景,人们如果采取了恰当的应对态度和方式,那么这一经历很可能会使人们与真主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许你们厌恶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你们是有益的;也许你们喜爱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你们是有害的。真主知道,你们确不知道”(2:216)。伊本·阿拔斯说,如果一个人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会从苦难中得到三种福分:第一,这一考验也许本来比现在所受的更严峻;第二,在物质性的事务之中受考验而非受到精神性的考验;第三,考验只在这短暂的今世之中而非在永恒的后世之中。这三种福分就是哪怕我们身处严峻的考验之中仍然要知感真主的原因。

很重要的是,当我们去看看先知一生的经历后,我们就会知道没有人比他经历过更严峻的考验。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经历了很多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他所有的孩子——除了法图麦——都在他之前归真。

试问,有多少人一生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养育了六个孩子,眼睁睁地见着五个孩子早夭;他一生之中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一眼(他是遗腹子);他的母亲也在他孩提时代就撒手离去;母亲归真不久,亲他爱他的爷爷也撒手人寰;当他奉命为圣后,周围的民众们都激烈而残忍地反对他、抵制他;从前以他为荣的人们现在到处在诋毁他,称他为疯子、精神病、大骗子和装神弄鬼的术士;他们追着他并向他扔石头,直到他被打得流血;他们联合起来抵制他,对他编造了极其恶毒的攻击;在这一过程中,他身边最亲密的一些亲戚、朋友和追随者因此受害,比如在战场上牺牲的他的叔叔哈姆栽;在他最艰难的时刻,与他一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地过了25年的幸福婚姻生活的妻子海蒂彻也与他阴阳相隔;同样是在这段艰难困苦的时期里,一直以来不顾重重压力保护他的叔叔艾布·塔利布也撒手而去;一生中,他还遭遇了13次暗杀……有多少人曾面对过像先知所面对过的这样严峻的境地?而先知,他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只是在祈祷的时候,把这些一一地向他的养主哭诉。

抱怨前定会使人们深陷疏忽(غفلة,heedlessness)的困境。伊玛目嘎拉斐(6)在他的《区别》一书中对前定发生的事情和悦纳这一前定两者进行了详细的区分。人们应该对他们所遇到的一切感到高兴吗——哪怕遭遇的是“不好的”处境?今世当中恶的存在是真主对我们人类的考验,当然,这其中还蕴含着其他一些只有真主至知的哲理。

我们不应对真主前定允许恶的产生而感到不满。但这并不是说,当我们见到社会失序、道德沦丧的时候,我们要因此而感到幸灾乐祸或者麻木不仁。相反,真主命令我们去表达我们内心对恶的愤怒之情。但这愤怒并不是对我们身处的、真主所创造的这样一个有着诸多不义与罪恶、使我们不愉快的今世的愤怒(而是对那些不义、罪恶的行为的愤怒)。正如伊本·阿拔斯所提到的那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考验原本都还可以更严峻些;这些考验只限于我们的物质生活而非我们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信仰方面;这些考验只存在于短暂的今世中而不存在于永恒的后世中。

伊玛目嘎拉斐举了一个例子(7):一个医生为一个因坏疽溃烂而无法控制的病人截了肢。然而,有一天,医生无意中听到了这个病人抱怨医生是庸医,只能给他做截肢手术。医生对此很生气,因为他确确实实救了那个人的命。假如医生听到这个病人赞美他——尽管这个病人失去了一只胳膊,而且还要忍受疼痛的折磨——医生就会非常同情这个病人。所以,如果对于真主的前定,一个人说:“真主在考验我,这是真主的意志,其中有着深刻的哲理”,这样的境界与那些一味抱怨他所感受到的周围的不公的人的境界,它们之间的差别真是天壤之别!

注释:
(1)《伊本•阿塔印拉哲言录》第96条,原文:(معصية أورثت ذلًا وافتقارًا خير من طاعةٍ أورثت عزًا واستكبارًا.)
(2)《马太福音》第23章12节,《路加福音》第14章11节。
(3) 《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第1章第91段圣训,《艾布·达乌德圣训集》第4091段圣训,《伊本·马哲圣训集》第59、4173段圣训,《提尔密济圣训集》第1998、1999段圣训。
(4)《艾布·达乌德圣训集》第4880段圣训。
(5)《伊本•马哲圣训集》地3892段,《提尔密济圣训集》第3431、3432段。
(6)伊玛目嘎拉斐,全名:(شهاب الدين أبو العباس أحمد بن أبي العلاء إدريس بن عبد الرحمن بن يلين الصنهاجي المصري),席哈布丁·艾布·阿拔斯·艾哈麦德·本·艾布·阿俩伊·伊德利斯·本·阿卜杜·拉赫曼·本·阿卜杜拉·本·叶林·散哈基·密苏里,以“(席哈布丁·)嘎拉斐”著称,伊历626-684,即公元1228-1285,埃及安优布王朝、买穆鲁克王朝时期柏柏尔人,散哈基部落,马立克学派著名教法学家、法理学家、教义学家、语言学家。

(7)伊玛目嘎拉斐的《区别(الفروق)》第4卷第229页。
发表于 2020-4-29 17: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对伊玛目茅路德的的翻译与注解》

能否把这本经介绍一下?
发表于 2020-4-29 22: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该抱怨生活,因为好坏都来自于真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7: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