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3166|回复: 0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伊斯兰遗迹与代表性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7 17: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伊斯兰遗迹与代表性人物


转自:元代内蒙古地区的伊斯兰遗迹与代表性人物  https://open-hl.toutiao.com/a679 ... nnel_id=88805669586

导语:有元一代,穆斯林开始有一定规模的迁居内蒙古地区,伊斯兰教也随之开始了它在内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从宏观上来说,元代内蒙古地区伊斯兰的发展反映出中国伊斯兰教在这一时期传播发展的共同点,即由穆斯林人口的大规模流入推动伊斯兰教的传播,但也鲜明的体现出由于地理环境、民族关系和边疆条件因素所形成的内蒙古伊斯兰教历史的地方性特点。
8402bc8b0d4b47f8921f57322cff751a_640x0.webp.jpg

内蒙古地图


伊斯兰教传入内蒙古地区留下了一些历史文物和宗教遗迹。特别是在元代,回回先民在内蒙古的东部、中部、西部都留下了居住生活的历史印记,这些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与统治阶层的关系和当时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

本文就从元代内蒙古地区部分伊,斯兰教遗迹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代表性人物为例进行分析说明,以呈现元代伊斯兰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发展的一些情况。

一、元代内蒙古地区部分伊斯兰教遗迹
1、史料文本中的"回回寺"与"回回司天台"

(1)回回寺的记载

元上都遗址坐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在元代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元朝实行两都制度以大都(今北京市)为首都,上都为夏都。从忽必烈时期开始,一般每年夏历二、三月从大都出发,"北巡"上都,八、九月返回大都。

c976a55378ce473d9dac63325cc82175_640x0.webp.jpg
伊斯兰教清真寺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上都聚集大量西域商贾,也有许多穆斯林聚居此地。据史料记载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五月丙子,毁上都回回寺,以其地营建帝师殿。"

至今尚存的为数不多的元代地方志《至顺镇江志》记载"元仁宗、元英宗时期元朝在全国各个路、府、州城为纪念八思巴而建立帝师殿",当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为营建"帝师殿"而"毁回回寺"。

但过了三年后,泰定元年(1324年)六月癸亥,朝廷又下令"作礼拜寺于上都及大同路,给钞四万锭。"说明当时上都也有数目可观的穆斯林,他们的势力在元英宗时期受到抑制,原因是元英宗极度的崇信佛教,对喇嘛教更是推崇备至,而对色目人则极端歧视。

d05bebc7-2f2f-49df-9cf7-ab0f6afd32d6_640x0.webp.jpg
古代殿类建筑


到元泰定帝时,为了笼络人心,在泰定元年又拨款重建礼拜寺(即清真寺),伊斯兰教在一定程度上又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从"毁回回寺"以营建"帝师殿"不难看出,伊斯兰教的势力随着政治斗争而起伏,但总的来说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是走下坡路的。


(2)回回司天台的记载

元代统治者较为重视天文历法工作并重用穆斯林天文学家,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曾命人观测研究天文。忽必烈继帝位后,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建开平府,后升开平府为元上都,在元上都还设立了一些掌管不同领域工作的官署,其中就有管理天文历法方面的。

4934cdddc5cc4adbb6bee4d382038f7d_640x0.webp.jpg
司天仪器


元上都承应阙遗址曾建有"回回司天台",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天文台之一,也是研究阿拉伯天文学的中心。据史料记载,"至元八年(1271年),以上都承应阙宫,增置行司天监","至元八年,始置(回回)司天台,秩从五品",至元八年七月"设回回司天台官属,以札马鲁丁为提点"。

回回司天监的级别为从五品,回回人扎马鲁丁被任命为提点,即负责人。此后,从西域甚至中亚、中东地区而来的穆斯林天文学家们纷纷走进这里。

在阿拉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的带领下,以其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科学技艺,出色的完成各项天文历算工作,逐年颁行回回历书。制造并使用精密的阿拉伯天文仪器进行观测研究,主持纂修全国地理图志,就是后来的《至元大一统志》。

(3)回回司天台的影响

元上都"回回天台司"从至元八年(1271)正式建立到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被毁,存在了87年,它的作用和影响不可低估。关于元上都"回回天台司",大部分人都认为"元上都天文台据现在所知可能是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非汉族传统天文台,特别是天文仪器与中国传统天文仪器差异甚大,不能不使中国人耳目为之一新。……它对中国传统天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元代的穆斯林在中国天文历算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促进了中国天文历算学的长足发展,也促进了中阿文化的深层次交流。"回回司天台"作为元代穆斯林官员主持和管理下的科研机构,对元代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天文历法方面,它也是中阿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

这座天文台不仅设有阿拉伯天文仪器用于日常的观测研究,还有很多从当时的阿拉伯世界引进的珍贵书籍。后来成立的专门管理科学文化工作的秘书监对这些书籍进行了清点,保留了珍贵的"回回书籍"目录。

5388ab13d41f4c619d93ced1e07b909a_640x0.webp.jpg
王士点《秘书监志》


"据元王士点、商企翁编《元秘书监志》卷7载,当时秘书监所藏'回回书籍'即回回司天台合用文书经计经书242部",涉及天文、历法、数学、化学、医学、历史、哲学、地理等诸多方面。

2、考舍发现中的部分伊斯兰教遗迹

(1)上都地区

历史上,元上都不仅建有"回回寺"、"回回司天台",而且还有来自西域、中亚等地的回回商贾经常往返贸易抑或留居生活,故上都宫城的部分建筑中也受到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据考古研究"上都宫城内经发掘的1号宫殿建筑基址,其上层堆积为一座明清时期的喇嘛庙遗迹,喇嘛庙在修建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城内的元代建筑构件,有数件为伊斯兰教石刻。1块石条三面平齐,弧面阴刻5行古阿拉伯文,两端亦各刻有2行,内容为《古兰经》的有关章节。"

ade903bf0b3f40159ce91217fc46b5bb_640x0.webp.jpg
上都遗址


"另有几件石条形制基本相同,其中1件上端弧面浮雕对称的花卉图案,粗端面浮雕太阳,细端面浮雕新月",这些石刻的内容均与伊斯兰教有关,即有伊斯兰教经文,也有体现伊斯兰文化的纹饰。

(2)白城子地区

此外,在距元上都不远的元代古遗址——白城子,考古人员发现了数座元代穆斯林的坟墓,说明在元代元上都及其附近地区都有回回人聚居。

元上都遗址还有一座形制颇为奇特的砖砌无梁伊斯兰风格建筑,被称为"忽必烈紫堡"。该建筑"是一座砖砌正方形穹窿顶构筑体,四面墙上的正中都辟有凹廊拱门,为双圆心券,其上门墙略高出于其他墙面;穹顶较低,没有鼓座,墙面有拼砖饰带,未见琉璃面砖痕迹。"

c9ac1174b1f344bd97d3a580b7125a3c_640x0.webp.jpg
白城子遗址


"紫堡"具有10至13世纪中亚伊朗突厥式伊斯兰建筑的典型特征。这座忽必烈时期(1260—1295年)的建筑,专家考证为蒙元时期信仰伊斯兰教的皇亲国戚进行宗教活动的殿堂,可能是迄今为止所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伊期兰教建筑实例。

(3)大宁路地区

大宁路遗址的元代穆斯林墓顶石也是元代回回先民留下的重要遗迹。大宁路治所在今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铁匠营子村的大明城古城。大明城最早为奚王府所在地,辽中期建中京,府称大定。

金朝初期仍为中京大定府,贞元元年(1153)改称北京路,置北京留守司。蒙古灭金后,仍称作北京路。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改北京路为武平路。二十七年,武平路发生强烈地震,二十九年改名为大宁路。

6b313940c63e4bc8baa50327257f14b4_640x0.webp.jpg
中京遗址


延裕五年(1315),大宁路划归辽阳行省管辖。在今宁城县大明城的大宁路遗址内的"土山城",发现有两块长条形墓石,形制与阿伦斯木古城内的景教徒墓石相似,但没有凿刻十字架和古叙利亚文,而是在顶部刻出一行古波斯文。

该"墓顶石,系长脊状,长150、宽50、高55厘米,前侧刻有祷告词,死者姓名和年龄,顶部有一行阿拉伯文,意为'安拉是我们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其余各边侧雕刻有牡丹花卉图案。"

由此可见,元代回回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伊斯兰教也随之到处传播,大宁路遗址中所见的伊斯兰教徒墓石,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二、元代内蒙古地区值仰伊斯兰教的代表性人物
伊斯兰教在元代内蒙古地区传播中留下的不仅有器物印记,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值得一书。本文所说的人物,是指与元代内蒙古伊斯兰教历史文化发展或多或少有关系的人或是在一段时期曾留居此地的一些重要的穆斯林人物。

1、元代著名的穆斯林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

赛典赤·瞻思丁(1211-1279年)是元代著名的回族政治家、理财家。他的全名是赛典赤·瞻思丁·乌马儿。"赛典赤"意为荣耀的圣裔,瞻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意为长寿。

他出身于伊斯兰教宗教世家,原是布哈拉人(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对于赛典赤·瞻思丁的身世,《元史》中有较明确的记载,如《元史》本传说:"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回人,别庵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犹华言'贵族'也。太祖西征,赡思丁率千骑,以白豹文鹘迎降。命入宿卫,从征伐,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太宗即位,授丰、靖、云内三州都达鲁花赤。"

082ca328d8884dc6af742562644967f2_640x0.webp.jpg
赛典赤·赡思丁像


在《元代东来的回回世家》一文记述:"窝阔台汗和蒙哥汗时,赡思丁任达鲁花赤、燕京断事官、燕京路总管等职。忽必烈汗时,于至元元年(1264年)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一年(1274年)拜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居云南六年推行儒化,立州县、设馆驿、兴水利、教耕种、建学校,同时推行伊斯兰教。至元十六年(1279年)逝世在云南任上……"

据上述史料和学者的研究可知,瞻思丁的六世祖所非尔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率族众投宋,族人留居于淮水、泗水之间。

"大约在1211年至1218年间,瞻思丁投元,因其功,封其父为云中郡公。……辽、金、元三朝概未置云中郡。云中郡始由战国赵国武灵王所置,治所在云中县,即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城东北的古城村。"

"北魏置云中郡,治所在盛乐县,即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西北的土城子村。唐时曾改云州为云中郡,治所在云中县,即今山西省大同市,但仅十年即复名为云州。因此,马哈木受元所封云中郡公,当时其辖属地区应在今呼和浩特境内及其毗邻地区。"

尽管马哈木所受的封号,云中郡公仅仅是中国荣誉性封号,并非实职,但元既定灭金,古云中地已为元军占领,必当有人驻守,并安置一方百姓,因而马哈木及其族人可能有在所封地区生活。

而瞻思丁本人"早年充任成吉思汗的帐前侍卫,随从征伐。窝阔台即汗位后,他任丰、靖、云内三州(今大同市西北、呼和浩特市一带)的都达鲁花赤,主管三州民政。"

丰、靖、云内三州曾是金朝防御蒙古的军事重镇,也是各民族贸易互市的重要地区,因战争多次受创。瞻思丁执政丰、靖、云内三州时期,实施惠民政策,积极恢复生产,促进商业繁荣,定会吸引不少回回商人来此经商贸易。

44e39a6f64a64907a246adc2bb3b66fb_640x0.webp.jpg
赛典赤·赡思丁墓


赛典赤家族具有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尊贵的圣裔出身,其家族在呼和浩特及其毗邻地区执政、生活想必会对当时内蒙古地区伊斯兰教的传播产生一定影响。

2、元代后期博学能文的穆斯林政治家赡思

元代,居住或执政于内蒙古地区的回回人除了上面提到的赛典赤·瞻思丁家族外,见于正史的还有赡思一族。赡思(1277-1351年),字得之,其先祖为大食国(即阿拉伯)人。

13世纪初,赡思的祖父鲁坤随蒙古军从中亚迁人中国,初居丰州(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后因太宗窝阔台汗授官而定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在丰州居住时间不长。赡思自幼聪颖好学,九岁时便能每日记诵儒家经传至千言。

d89c6d2e7ca141a6879546b65b26525f_640x0.webp.jpg
元朝官员


弱冠之年,就学于翰林学士王思廉之门,由此博极群籍,并注重笃实之学。赡思谨于经学,而《易》学尤深。泰定三年(1326年)后,步入仕途,曾被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等官职。

赡思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执法公正、为官期间打击了一批贪官污吏,平反了诸多冤假错案,深入体察民情,颇有政绩。

他直言极谏,针泛时弊颇,曾给皇帝进谏,要皇帝"法祖宗,揽权纲,敦宗室,礼勋旧,惜名器,开言路,复科举,罢卫军,一刑章,宽禁纲","皆一时群臣所不敢言者",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不为一己之私,不畏强权,敢于谏言,关心朝政,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赡思也是一位博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大学者,著有《审听要诀》等执法方面的专门著作,还在天文、地理、钟律、算数、水利及异域文化等方面颇有研究,可谓著述等身。

赡思的著述有《五经思问》《四书阙疑》《老庄精诣》《奇偶阴阳消息图》《金衰宗纪》《正大诸臣列传》《镇阳风土记》《续东阳志》《西域异人传》《西国图经》《审听要诀》《河防通议》,另有文集三十卷等。

93cb4ea7-0f3e-481f-b951-024a551a4afd_640x0.webp.jpg
古代典籍


这些书,只有《河防通议》和五篇文章(见《常山贞石志》)流传下来,别的书都失传了。民国年间由郑裕孚纂修的《归绥县志·艺文志》载有詹思生平,所列上述著作均署名"丰州詹思撰",可见后人亦将詹思视为丰州(呼和浩特)人。

3、元代著名的穆斯林理财家阿合马

阿合马,元世祖忽必烈垂青和重用的色目人,元代著名的理财家,出生于花剌子模费纳喀忒城的一个穆斯林家庭(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生卒不详。

史载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阿合马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主要掌管财政。中统五年(1264年),阿合马兼任上都同知(属元朝枢密院官职,正二品)。同年,左右部并入中书省,阿合马升至中书平章政事,主政十多年。

77fa9e9b759840bc957d672b32dda36d_640x0.webp.jpg
元朝官员


统一全国后,蒙古贵族急于发展经济,增加财税收入,作为善于经商的色目人,阿合马精于理财。他在位期间主要掌理财政,但因史料缺乏,他在理财方面所做的具体事情不详。白寿彝先生认为,元世祖时期重视农业生产;重视鼓铸之利;元代盐、茶、酒、醋以及金、银、铁冶等项由国家官卖,征收多种课税或都与阿合马有关。

此外,阿哈马当政时,还是用"经理"的办法,从中央派官员到地方理算钱谷,避免地方逃税漏税、官员贪污。他还正式规定了各级官员俸禄和职田;制定"钞法"(即纸币流通制度)为朝廷积累财富,颇有成效,且这一制度在世界货币史上也是值得一书的。

阿合马当政时的诸多举措使元初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因此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宠信。但他的种种财政措施也引起其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满,后被武官王著等人密谋设计刺杀。

34a9375bd3f7411b9e636421ee111e2f_640x0.webp.jpg
《元史》


关于阿合马出任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同知的政绩如何,相关史料未有详尽记载。但从他的出身、履职情况以及后来在理财方面的政绩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相当有才干的穆斯林官员。"但汉文史书中对阿合马之评价似乎有所不公,如《元史》就把阿合马收录于'奸臣传'里面,有'益肆贪横'、'内通货贿'、'外示刑威'等等"。

近年来随着史学家们对阿合马的深入研究,对他评价也逐渐公允,肯定了他在任期间特别是在财政工作方面的成绩,认为他是元朝主持财政工作众多色目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

虽然元代伊斯兰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所涉及的穆斯林著名人物并不多,但这些人物的知名度都很大,而且都是有代表性的,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如赛典赤·瞻思丁和阿合马都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赡思既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

7214927f50b04b31b25b0a6d45682c6b_640x0.webp.jpg
元朝统治者


结语:虽然在中国历史中,大部分历史的开创者都是汉人。可是在多变的历史中,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都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如今想要认知地方史或者是民族史,这些推动历史发展建设的建筑和人物,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内蒙古地区,在元朝时期,这批伊斯兰教遗迹,以及杰出的人物代表,就证明了那段辉煌的历史。

参考文献:

宋濂《元史》

李兴华《中国伊斯兰教史》

魏坚《元上都》

贾洲杰《元上都调查报告》

杨怀中《元代东来的回回世家》

白寿彝《回族人物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