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08488|回复: 4

赛典赤•赡思丁 | 第二章:扶治云南——兴修水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7 15: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中亚人的赛典赤•赡思丁在归附蒙古后,用自己的才干、胆识,在中国土地特别是在云南为政6年,取得非凡业绩,最后和众多子孙落籍中国,成为人才济济的望族,其本人至今仍为各族人民所敬佩,这是很了不起的,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他的成功之道,确需我们后人认真研究。我认为,他所以能在极其复杂、艰难的环境中建立如此伟业,最重要的一条是他始终能顺从人民意愿和适应时代需要,领导和依靠各族人民,妥善处理民族关系,首次建立云南行省,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文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这充分证明,一个卓越的领导人,只要真正做人民迫切需要做的好事、实事,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

第二章  扶治云南

第二节  兴修水利


治理盘龙江及海口,解除昆明水患——兴建松华坝,保证了农业生产灌溉——六河、海口、松华坝水利建设,是云南历史上第一个“民到于今受其赐”的规模最大、最完整、最科学的系统水利工程。


当行省建立、郡县改制基本结束时,赛典赤同时开始了恢复经济建设的工作,其中艰苦而又卓有成效的是治理滇池及兴建周围的水利工程。


滇池过去水域辽阔,远非今日可比。昆明除北面、东面地势较高外,由西至东南、西南一线,具体从碧鸡关下,高峣、石嘴、眠山、团山、梁家河、菱角塘、潘家湾、官渡直到石寨山麓、海口、昆阳城边,均为滇池池底之一部分。至今,这一区域地表之下沉积着大量的螺壳,便是有力的证明。昆明一带,历来水患频繁。1254年秋,兀良合台进攻“附都鄯阐”,因“城际滇池,三面皆水”(东面是指盘龙江漫溢之水),部队都只能从北面集结。

   
溯本求源,滇池周围及城区多水患,主要是昆明东北面以盘龙江为首的流入水系及西南唯一的出水口——海口与螳螂川河道自然淤塞,江水上涨及滇池水位增高所致。

   
赛典赤通过实地调查,确认当务之急是拓宽海口,疏通螳螂川河道以泄多余的滇池水,使出、入水量保持相对平衡,水位稳定,才能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螳螂川源于滇池西南岸的出水口——海口,自西向北流淌后,河道由宽变窄,经中心街、六街子、石龙坝、黄螳等村庄入安宁境,再经过富民、禄劝、东川汇入金沙江,全长500多里。海口及其西河道因多有泥沙沉积,形成很多洲渚,沿途山箐多有沙石冲积,安宁段河道螺壳滩、鸡心滩等也使流水不畅,整条河流在影响滇池水正常排泄的同时,时常给沿途带来危害。

   
至元十三年(1276年),赛典赤“命第三子忠简王忽辛同张立道率三千人,凿开海口石龙坝”,“只许流水,不许通舟,关防风脉,疏通河道”,挖出沿河山箐冲积的沙石,并在有的地段建拦石坝,防止山石落入河中,“把海口至平地哨一段十多公里的河床降低了约三米,清理疏浚了螳螂川的河道……沿河筑有拦河坝,凡七十余座,或列入水沟,或树桔槹(古代一种以木柱支撑,中横一杆,一端系重物,另一端系水桶的提水工具)以引水,两岸之田得受其益”。

   
为稳定控制水位、流量,又在位于今日海口中滩街旁滩岛上“修建了三座节制闸,凡二十一孔,以泄洪蓄水,合理解决了不同时间‘泄’与‘积’的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水利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至今石闸仍保存完好,是滇池水利史上的珍贵文物”。

   
为了配合治理海口、螳螂川以及保护新迁的省会中庆,由赛典赤亲自主持的盘龙江诸水系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同时展开。

   
据道光《昆明县志》等史料记载及笔者近年实地考察得知:当时的中庆路东北长州(今嵩明县)所属的邵甸县山深林密、溪流众多,最大的三股分别出自东北山脚的黑龙潭、青龙潭和冷水洞。南流后汇牧羊河经三家村至莲峰、凤岭二山山箐,因中途小河村有一座古桥名盘龙桥,且水流蜿蜒于山间,又出自龙潭龙洞,故称盘龙江。过莲峰、凤岭山口后,再向西南流淌,经昆明城边,最后汇入滇池,全长130余里。元初,因蒙古驻军内不知文治,外忙于征战,致使从城北直至滇池口一段河道因失修淤塞,每年雨季特别是山洪暴发,便江水横溢,危及昆明安全。

   
对这一条河流的初期治理,主要是沿河道挖出淤泥后,加固堤岸,使河床固定下来,然后再修筑引渠,把邵甸坝东北诸山下的各道泉水引入江中。这样即可免去雨季洪水为灾、冬季河水枯干的现象,同时可以把附近的沼泽地变成良田。这一段工程结束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即昆明城东南原来的地方及滇池水退后露出的大片沃壤,却又因缺水无法耕种,并且从长计议,还必须防止有可能产生的干旱。因此,当“泄”的治水方法收到明显效果后,又及时地采取了“蓄”的备旱策略,即兴建了云南历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型系统水利工程——松华坝和与之配套利用的人工河——金汁河以及银汁河灌溉系统。

   
大坝选址于莲峰、凤岭两山之间,坝下低凹宽广,尽纳盘龙江之水,雨季可防洪,旱季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是今日松华坝水库的前身。尽管当时的坝身已在1958年扩建时埋入新大坝内,当年的蓄水量与今日的“总库容2.29亿立方米”以及其余价值作用不可同日而喻,但饮水思源,正因为赛典赤兴建的坝身已成为今日大坝的实实在在的基础,这就生动地说明了现在的松华坝水库依旧是当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古到今,他都一直对省城昆明的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赛典赤所创筑的金汁河的流程及沿河概况,据《云南省城六河图说》记载及实地考察,河源始于松华坝底右侧,河水向西南经上坝村、竹园村、桃源村、龙头街、麦地村、大小羊肠村、波罗村、小坝村、昙华寺、金马寺、董家湾、吴井桥,再往西转南过大理国时代尚在滇池湖岸线下的日新村、小街子、双凤村、九甲约40个自然村流入滇池。又据《咸阳王抚滇绩》记载:全长七十余里,“埂宽一丈二尺为度,上二十里,宽一丈六尺”(均指中上游而言——笔者注)的河道建成后,赛典赤又“造小闸十座,涵洞三百六十条,轮序放水,自上润下,灌济全滇。额立报马三百六十匹,看水余丁三百六十名。倘遇崩塌浸毁,即时飞报上司,齐集乡民,挑补修筑,不容须臾怠缓”。

   
从此,每至栽插季节,金汁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往昆明东北的原野、东南的平坝区,后因垦区扩大,田地增多,故如前述《咸阳王抚滇绩》所说,实行“轮序放水,自上润下”的管理办法,即将河段顺流分为头、二、三、四等排,然后自下而上,规定时间,顺序轮流放水,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就保证了该河流域田地均衡受水,巧妙地避免了用水矛盾及防止“金汁”一般珍贵的水的浪费。至今,分别遗留或曾经刊刻于沿河一些村庄如棕皮营、波罗村、金刀营、太平寺村的清代有关金汁河水利碑中的放水“古规”、“旧规”,可以说是来源于元代“轮序放水,自上润下”的制度。

   
过去几百年间,金汁河作为昆明地区的经济命脉,为农业生产作出了历史的贡献,而今,随着国家几次对松华坝水库的扩建及沿途增设了各种现代水利设施,使其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继续造福于春城人民。

   
赛典赤同时兴建的另一条河渠银汁河,较盘龙江、金汁河为短,源出今昆明北郊风景区黑龙潭,经长虫山余脉山脚蒜村、右营、岗头村、马村等乡村流入莲花池再从东南汇入盘龙江,全长20余里,沿途分渠纵横,多建小闸、涵洞,依时启闭,使昆明城北方、盘龙江西岸农田受益。

   
其余他所疏浚、治理过的还有如下三条河:
   

——宝象河,源出昆明东郊乌纳山西南小龙潭、板桥驿(今大板桥)黄龙潭和分水岭。三水汇合后向南转西,经百户村、大石坝、小石坝、小羊堡、季宜村、中营、宝丰村等注入滇池。沿途分支众多,主要有东、西鸳鸯沟及铁线沟、广济沟、杨柳沟、苍沟等,全长100余里,专灌昆明东南田地。

   
——马料河,源出乌纳山东南黄龙潭和白水塘,经羊落堡、万塑村、呈贡小古城、官渡区小新村,在麻窝村下分为两支,南支经矣苴堡、回龙村,北支经小新村、官锁村汇入滇池,全长约50里,是距昆明较远的一条河流。

   
——海源河,源出昆明西北海源寺龙潭,此河初出,即分为向东南流淌的东龙须沟,向西南流淌的西龙须沟。二沟又多有分支,分别由北而南,经莲花塘、班庄、洪家营、梁家营、黑林铺、黄土坡西南坝区汇入滇池,全长20余里。

   
以上六河及螳螂川、海口的治理,前后共3年,直到至元十五年(1278年)初始告结束。从此,昆明城郊西北至东北、东南及海口一带,形成了当时在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完整、最科学,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系统水利工程。

   
说其规模,回顾云南水利史,不见同等先例,自然无疑。说其完整,省城四周,方圆百里,水网密布,疏密有致。滇池之首,众派所入;滇池之尾,一川所出,可谓出入平衡,形成良性循环。说其科学,因当时水患的主要根源是上有盘龙江淤塞,漫溢江堤,下有海口堵塞,池水上涨。赛典赤不仅只限于疏浚河道,而是釜底抽薪,更注重治理海口,继之建坝蓄水,使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有的主防涝,有的主防旱,最终化水患为水利而尽收全功。

   
这一水利工程,不汉只是昆明地区水利史上的壮举,同时也因它是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的基础和最基础的先决条件,它促进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因而算得上是云南社会发展史上一件永载史册的盛事,赛典赤也当之无愧地是昆明地区乃至全省水型水利工程的奠基人以及云南历史发展的有力的推动者。从此,新改设为省会的中庆路昆明,不仅迅速地恢复了它的青春,而且很快就超过了南诏和大理国时代的东都。此后的六七百年间,它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赛典赤亦如《松华坝抒怀》一文叙述的那样,赢得了各族群众永久的怀念和尊敬——
   

“滇池边的垂柳丝,系不住流逝的岁月,西山脚下的礁石,被浪涛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漫长的700多年过去了,然而,在昆明郊区六河水系的粼粼水波上,松华坝水库边的稻穗麦浪间,滇池中的悠悠渔歌声里,至今还萦绕着代代劳动人民对一位回回政治家的思念之情——秋风吹不断,波涛磨不灭,像滇池一般深,似六河一样长!他,就是元代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
发表于 2019-4-17 19: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崇敬的伟人
发表于 2019-4-17 22: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穆斯林穆民,不仅要五功全美,而且还要多为他人,为祖国人民奉献自己
发表于 2019-4-17 22: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典赤爸爸为人民的贡献,何止这些啊!
发表于 2019-4-25 18: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有一份资料上,出入滇池的大小河渠共三十几条,大多数是很小的水系,而且出水的只有几条。

看来现在的水利还是当年奠定的格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0: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